Artist Liu刘国强生平

2022-02-16

刘国强艺术介绍

 

 

第一部分 人生经历

 

 

1962年出生于河北沧州的绘画世家,四代都从事绘画艺术工作,刘国强是第四代。

 

5岁开始接受绘画训练,6岁就踩着凳子在评剧团帮着父亲画舞台布景及电影海报。幼小的心灵就种下了终生要从事绘画事业的种子。

 

 

1977年考入河北工艺美术学校,如愿进入专业学校进行系统的科班学习。

 

 

出于对绘画的热爱和激情,1992年放弃了华北油田的正式工作,由一名捧着“铁饭碗”的宣传部干事变成了以绘画为生的自由画家。从河北沧州出发,骑着一台老38自行车,顶着寒风,来到了北京。开始了追梦的“北漂”之路。

 

 

1992入住北京圆明园画家村。

 

所谓“圆明园画家村”,是指1989年至1995年期间,一批外省艺术家集居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附近,由此而形成的一个自由艺术家村落。在中国历史上,这是最早的一个自由艺术家村。

 

八十年代末,先后毕业于一些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们,主动放弃国家的分配,以“盲流”身份寄住在圆明园附近的娄斗桥一带,成了京城较早的一拨流浪艺术家。尽管这些人后来大多都踏出国门,去了海外,但他们那种自由择业的勇气,却撼动了户籍制度的基石,为后来更多的艺术家流浪北京、选择自由职业牵线搭桥作了某种索引。尤其是他们均都寄住在圆明园附近,以此为创作与生活的根据地,因此也成为了“圆明园画家村”的最早雏形。随着序幕的拉开,越来越多的流浪艺术家纷至沓来,也就吸引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圆明园画家村”的称呼便不胫而走,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象征。

 

圆明园画家村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源地。

 

 

1996年入住北京通州宋庄画家村。

 

宋庄画家村的最初形成,与圆明园画家村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裂的联系。1993年到1994年之间,圆明园画家村成为一个国内外记者、画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的热闹去所,这给自由艺术家们带来了各种机会,同时也给许多画家带来了无法安静创作的困扰。于是,1994年初春,画家方力钧、刘炜、岳敏君和批评家栗宪庭等人就来到了宋庄。选择宋庄的原因是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又没有彻底脱离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同时,这里的院落十分宽敞,多为传统的四合院格局,青砖灰瓦、花格窗子,透着纯朴和传统之美。远处的潮白河流,近处的碧绿农田都给人以开阔舒畅静谧的感觉,因此,这里十分适合居住以及安静地画画。1995年秋,圆明园画家村被解散,成就了以圆明园艺术家为主的艺术人群向宋庄的集体大迁徙。作为自由艺术家们新的聚集地,宋庄再一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一些老一辈艺术家,比如黄永玉等也相继来到宋庄落户,与年轻的前卫艺术家们一样过着清淡自在的艺术生活。

 

现今,宋庄画家村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创作基地、艺术品交易基地及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宋庄画家村正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第二部分 创作理念

 

刘国强是中国式鼓鼓掌主义的原创者。

 

1996年开始一直专注于创作鼓鼓掌系列绘画作品,使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标志性符号之一。

 

创作思想精髓:Walking Chinese clap-clap-hands menopen your ears with wordless words. 行走的中国式鼓鼓掌主义者,用无声的语言打开你的耳朵。

 

以重复强化的绘画方式,表现了标准的中国版本的政治手势。

 

为什么要画鼓鼓掌,即拍手?因为这是刘国强心中最美的人类语言——无声的手语。这种语言虽然无声,但含义丰富。既可以表示高兴的赞同,也可以表达反面鼓倒掌的嘲讽。


 

 

第三部分 作品介绍

 

代表作系列:

 

 

协奏曲

 

通缉令

 

大团结

 

鼓鼓掌

 

 

刘国强  鼓鼓掌系列(2014年——至今)

 

该系列作品表达了作者人类大同的博爱思想。21世纪初叶,人类文明长足进步,科技信息高度发达,我们生息的地球彷佛成为一个小村庄,身为地球村的居民更应该相互团结、彼此和睦,跨越国籍、超越种族,共同携手创造大一同的美好世界。

 

 

作品看似祥和统一,但其背后蕴含深层内涵,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古典少女以国旗为纱巾,穿越时空,以跟踪每个观者的眼神,友善又包容的注视着所有 生命。虽紧闭双唇,但以手语的方式讲述着从古至今这个星球上所发生的故事,无论是假恶丑或是真善美,她都观照着,并以平和的目光默默注视着,鼓掌欢迎和平统一的到来。和平、平等、友爱、爱怜终将取代战争、豪夺、侵略、伤害。她的美令时间停驻、空间凝固,超越生死、跨越爱恨。她是一位爱的女神,平等博爱对待每一个世人,无论贫穷富有、疾病健康、丑恶美丽、仇恨友爱……

 

 

刘国强 大团结系列(2013年——至今)

 

 

画面通过色调的明暗对比,来刻画人物鼓掌的姿态,表达了一种美好愿望,唤起大家共同关注社会、关注地球,希望世界和平、和谐、统一。

 

 

鼓掌既是团结又是欢迎,以邮电绿并带有邮戳发往世界各地的一张邮票为画中画。当人们收到这张邮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作者完全让观者自己去反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刘国强 通缉令系列(2004年——2013年)

 

 

作者天马星空的跳跃思维,用寓言式的手法描绘了通向世界各地的通缉令,表达了对社会丑恶事物的一种讽刺和对抗——坏蛋们无论你跑到哪里都逃不过正义的追缉。

 

 

刘国强 协奏曲系列(1996年——1999年)

 

 

身着不同服装的男男女女们微笑着鼓掌祝贺,意寓着民族团结,爱国统一,不同民族的人们同在一个地球上共享美好生活,共祝幸福未来。

 

 

刘国强 风景写生系列(1983年——2002年)

 

 

是作者早期创作的油画作品,体现了刘国强先生对景写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体悟风物的过程,为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基础。刘先生回忆说:当时画了有上百幅作品,包括课堂作业等,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习,为自己以后的绘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国强 其他作品(1983年——至今

 

 

其他作品,如人像作品有青年毛润之像,毛主席鼓鼓掌、小平同志鼓鼓掌等等,表达对伟人的敬仰和崇敬。

 

《父亲也潇洒》在一种欢快的氛围中以诙谐的手法刻画了子女对父亲的爱……

 

此外,还有独创的结构体书法和中国式的抽象水墨。

 

 

第四部分 部分展览

 

……

……

……

……

 

第五部分 媒体采访

 

1996 中央1套  《美术星空》介绍作品

1999 中央4套   专访

2000 北京卫视1台 《北京特快》

2001 湖南卫视

2001 香港卫视

2002 山东卫视  《天南地北山东人》

2003 上海卫视

2011 中国教育3台 《采访往事——从圆明园到宋庄》

 

 

第六部分 杂志报道

 

1991 《中国石油报》 北京

1998 《北京艺术村》 日本东京

1999 《中国当代艺术》 北京

2000 《中国日版》海外版 北京

2000 《二十一世纪》 香港

2000 《华人文化世界》 北京

2000 《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

2000 《精品购物指南》 北京

2000 《北京青年报》 北京

2001 《东方艺术》 北京

2002 《中国青年报》 北京

2003 《工商时报》 北京

2003 《京华时报》 北京

2003 《中国足球报》 北京

2003 《北京晚报》 北京

2006 《京华时报》 北京

2006 《艺术界》 广州

20064月9日 印度尼西亚最大报纸头版头条

2007 《黄河之声》 北京

2007 《美术文献》 湖北

 

 

第七部分 个人官网

 

www.clap-clap-hands.com







Walking Chinese clap-clap-hands men,open your ears with wordless words. 
行走的中国式鼓鼓掌主义者,用无声的语言打开你的耳朵。 
Copyright © 2012-2028 鼓鼓掌艺术工作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正东传媒